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攻略教程 > 软件教程 > 常凯申是什么梗

常凯申是什么梗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24-10-21 01:21:08

释义 指学术圈出现的学术态度不端,从而导致历史人物被闹笑话的现象。 起源 2008年10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王奇的学术著作《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以高山杉为代表的网友很快发现,这本

常凯申是什么梗

释义

学术圈出现的学术态度不端,从而导致历史人物被闹笑话的现象。

起源

2008年10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王奇的学术著作《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以高山杉为代表的网友很快发现,这本学术著作原来是如此的漏洞百出:没认出韦氏音标的ChiangKai-shek,故将大名鼎鼎的“蒋中正”翻译成了路人甲“常凯申”。除此之外,文中关于书名、人名等翻译错误之处总和竟高达上百个!王奇,女,1963年5月生,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于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Chiang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如此“历史学家”令国人对中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研究学术的权威性和文化素养之水准产生巨大疑虑。自此,常凯申就成了蒋介石又一个响亮的名字。

发展

王奇不是个例,“常凯申”很多:1998年,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国家、暴力》(安东尼·吉登斯著)一书中,北大学者将亚圣孟子(Mencius)错译为“门修斯”;2006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景观社会》(居伊·德波著)最初一版中,曾把《孙子兵法》翻译成了“桑卒(SunTzu)《战争艺术》;能与“常凯申”相媲美的,当属“昆仑”。2006年5月,同济大学一位60后的哲学系副教授陆兴华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学术网站“正来学堂”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请不要用施密特来吓人好不好?——论阅读施密特时所需的模态和分寸拿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这【是本人的翻译,未查到昆仑原诗】...从此,毛爷爷也有了一个一个响当当的“洋名”:昆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免责声明

黔ICP备2023011638号-1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给3239592717@qq.com